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三全食品生产的灌汤水饺在湖南湘西、甘肃酒泉两市抽检出疑似非洲猪瘟病毒核酸阳性。
2月18日,三全食品首次对“猪瘟事件”进行公开回应,称公司已第一时间将相关疑似批次产品从各销售渠道全部封存。
同日,A股三大股指全线上涨,达到2019年开年以来最高。但是,三全食品因曝出“猪瘟水饺”丑闻,从开盘后一度暴跌超过7%,截至收盘报7.42元/股,市值60.08亿元,和2月14日收盘时相比,三全食品市值蒸发了3.32亿元。
根据三全食品的招股说明书,公司不直接指导、控制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公司对农产品质量的管控方法主要是制定验收标准,在入库时验收农产品质量。
通过账期,保证生产过程中发现质量问题,及时追溯供应商责任。采购部对使用过程中发现的原材料异常情况进行反馈,要求供应商改进或者赔偿经济损失。
对于供应商,三全采用的是“三类管理”模式。要进入三全的合格供方名录,需要经过两次评估,首先是采购管理、到货验收、仓储、生产过程、化验、交付等过程的质量管理水平评估;其次是对原料、加工工艺、生产环境、生产设备的安全评审。
这样的供应链管理方式,看似“美好”,但是却没能抵挡此次的病猪肉。
原因就在于企业的检测能力不足,因此三全对于供应商供货的常规抽检,对防范猪瘟肉没有太大意义 。
同理,三全等企业的检测能力不足,导致猪瘟肉的抽检“形同虚设”,导致猪瘟肉正常投入生产进入销售渠道。
供应链的管控一直都不只是中国的难题,英国的毒鲑鱼罐头、美国的牛奶污染事件,都说明了这是一个令全球头疼的难题。
这次“猪瘟水饺”事件引起多方关注,除了谴责三全食品等企业外,我国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也引起了大量的关注。
围绕在大家心中的问题是:为什么猪瘟肉能逃过层层监管,以速冻产品的形式到达大众的餐桌?
我国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客观来说,方法并无不妥。埋葬、焚烧、堆肥都是合理的处理方式,但是问题就在于没有形成严格的管理体系和相应的重罚刑责 。
举例来说,我国最早爆发非洲猪瘟的地方是沈阳,但根据警方追查,最早的猪瘟流出地——吉林市某镇,去年4月就出现了病猪,但是养猪户把这些病猪卖到了沈阳,到了8月份,猪瘟在沈阳爆发。
除此之外,2018年3月,云南海关查获的一批走私“僵尸肉”,即邻国几十年前的冻肉,被当地政府在一处垃圾场进行了填埋处理。
▲填埋“僵尸肉”
但是到了5月,媒体报道,当地上百名村民把僵尸肉重新挖出来,经过处理后,将这些“僵尸肉”卖入市场,去向不明。
▲当地村民挖掘“僵尸肉”
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食品安全是餐饮企业的良心。
政府机构的管控不是万能的,因此餐饮企业在供应链管控上,还需要增强风险意识。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和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表示,在非洲猪瘟病毒肆虐的当下,食品公司应该更有危机意识,把控风险。
就算常规检测不具备检测猪瘟病毒的能力,也应该加检非洲猪瘟病毒,不能因为猪肉来源地不在疫区就心存侥幸,所有相关产品都应该加检猪瘟病毒,因地制宜,这样才能最大限度通过企业自检来规避风险。
光靠政府管控是企业对自身不负责任的行为,企业需要采取相应措施严格管控风险。虽然加检猪瘟病毒会增加成本,但是如果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企业面临的将是致命打击,声誉也将毁于一旦。
通赢天下打造专业的一站式餐饮食材采购平台,经营范围限定在一日三餐所需的食材产品。秉承“正念·利他·合作·共赢”的企业理念,采取“线上采购,线下销售”的方式,已经做到行业的领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