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亚马逊“走出”中国,我们可以看到什么?
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高速发展,电子商务已经不再是个陌生的词汇,不论是你日常淘宝购物,还是用手机APP点个外卖,都离不开电商背景,可以说这是时下最热的行业之一。
但是,电商行业真的赚钱么?
换言之:电商的核心命脉在哪里?
通赢带你一探究竟~
有人说:电商核心在于资本建设物流
“818”已经成为电商行业仅次于“双十一”的促销狂欢节。今年各电商的促销热情一点没有削减,较往年反而更盛。在以往的促销活动中,电商最受质疑的是物流实力,近年来各家电商也不约而同地花重金完善物流,吸引消费者购买。
所以,电商大战的背后,其实是物流大战。在上半年,各大电商均在不断提升物流妥投率方面努力,然而物流建设吸金力不可小觑,拥有强大而稳定的资金投入能力成为电商战的决胜因素。
有人说:电商核心在于社交属性
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用户的消费价值观已经从最初的单一产品消费转变为情感消费,只有通过自身的特点,才能唤起消费者购买新的颠覆性产品的欲望,用户不仅需要产品带来的差异化的“体验”,还需要具有相同兴趣的人的情感共鸣。社交电商逐渐成为主流。
用户被好内容吸引,聚集到一个社区,社区成长,促进更多的交易,并完成商业兑现。其中,内容为媒体属性,用作交通入口;社区为关系属性,用于交通沉淀;业务为交易属性,用于实现交通价值。
关于电商所必要的核心,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站在不同角度来看,确实每个都必不可少。但通赢认为,电商的核心在于能否完美匹配市场,只有因地制宜,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019年,4月份有消息称,亚马逊将退出中国,仅保留Kindle和海外购业务。
7月份,亚马逊中国上不少热卖的单品均纷纷无货或者下架状态,并且打折力度很大。另外,自营的图书也全部下架,仅能搜索出第三方卖家的商品。
7月18日,亚马逊中国正式停止为第三方卖家提供卖家服务。如今从亚马逊中国官网上,已经没有自营或者第三方店铺的商品。仅剩Kindle、Kindle电子书以及海外购的业务。亚马逊几乎已经正式退出中国市场。
内容来源:新浪财经
亚马逊中国、乐天、ASOS等电商之所以在中国被本土电商超越甚至被迫放弃中国大陆电商业务,原因有很多,首当其冲的就是完全照搬国外的所谓成功模式,没能做到本土化经营。
专家视角
中国电商行业在世界范围来看都是竞争最为激烈的舞台和市场,而亚马逊一直没有放弃自己作为美国公司、世界电商老大的自我认知,营销模式、运营体系依然按照美国模式,经营策略上不够本地化,没有将美国的亚马逊变成中国的亚马逊。
这些外国互联网公司很难对中国同行进行模仿,甚至很难因中美之间的不同,去进行商业模式调整,这些可能是它们在中国失败的直接原因。
电商思维要跳出传统商业思路,电商不单单要注重产品本身,更重要的是优质服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用户的体验感”。
对于中国的消费者来说,体验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要从“主动选择型购物”,跳转到“发现型购物”。
就像“打折”、“促销”、“限时秒杀”等中国消费者津津乐道的购物兴趣点,外国电商并不感冒。
亚马逊每年的购物节,是7月的Prime Day 会员日,然后是年底的“黑五”、圣诞,都是外国的购物节,不符合中国人的购物习惯。但中国的“双11”“双12”,又没什么动静。
活动是促成购物的主要因素之一
同样欧美人和中国人对于页面的需求不同,究其原因:中国人喜欢热闹、喜欢逛,欧美人购物目的更为简单明了。
美国奉行一套UI,不管是APP界面、商品详情还是售后服务,亚马逊中国都套用了美国的模板,但对于中国人来说,体验感很差。
比如亚马逊有一款主打的高尔夫GPS腕表,它的最大的卖点是能提供4万多个高尔夫球场的球道地图及技术数据,但是经过测试,其常去的几家球场都没有,那4万多个都是在国外。有人曾在亚马逊上买了一个冲牙器,使用电压是110伏,中国普遍使用的是220伏。
重视用户体验·经营因地制宜。
这一直是通赢天下的发展准则,作为一家专业的餐饮食材采购综合性服务平台,不仅合作市场中口碑优良的厂商和食材基地,输送餐饮终端,而且拥有经验丰富的运营团队,为城市合伙人开拓当地市场,因地制宜的发展通赢项目直至完美落地。
市场在变,我们也在变!
由传统粗狂变为精细经营;
由账目混乱到大数据宏观把控;
由单一品牌到多元输出;
由渠道冗长、信息闭塞到资源共享、价格透明;
由起早贪黑采购到轻松一键下单。
通赢天下为市场,为用户时刻发生转变,因此也收获到业内一致好评。截止目前统计:公司覆盖18个省,268个城市。现已服务50万多家饭店,万家供应商,渠道遍布华北、东北、华中,西北等多个区域。并拥有一支由研发、运营、销售、管理等各类专业人才所组成的精英团队。